作者|HENG
來源|極果編輯部
一周,1000萬用戶;一個月,3000萬用戶;兩個月,5000萬用戶;四個月,1.2億用戶…
這不是某款新手機的銷量、也不是某個App上線后的注冊量,而是一個全新操作系統的裝機量。
你應該猜到了,極果君說的是鴻蒙 —— HarmonyOS。自6月2號正式發布以來,鴻蒙的用戶數可以說是直線飆升,短短4個月就突破了1.2億,平均算下來,每天有超過100萬用戶在升級鴻蒙。
自此,鴻蒙也成為全球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移動操作系統,尤其是在 Android 和 iOS 幾乎完全分食了這一市場的前提下,可見鴻蒙這一成績來得并不容易。如果要從2019年8月9日,鴻蒙第一次正式亮相算起,也才兩年多而已,在805天的時間里,便成為了“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恐怕很多人都沒預想到。
當然了,說鴻蒙是“移動操作系統”并不嚴謹。眾所周知,鴻蒙的目標不僅僅是手機,還能應用在平板、手表、PC、音箱,以及智能家居等所有IoT產品上,是一套為不同設備的智能化、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語言的操作系統。
那么,鴻蒙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分布式又有哪些優勢?能讓1.2億的用戶在4個月之內紛紛升級?接下來,極果君想來簡單聊聊…?
時間撥回到2019年8月9號,東莞松山湖,華為開發者大會召開。一開場,余承東便正式發布了鴻蒙操作系統,無論是英文名 HarmonyOS,還是鴻蒙的核心架構圖,都是首次公開亮相。
一年一個月之后,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上演。2020年9月10日,同樣的場地,熟悉的舞臺,余承東發布了 HarmonyOS 2.0,這次,鴻蒙分布式能力有了全新升級,特點和優勢更加明顯。
在 HarmonyOS 2.0 上,除了此前的分布式軟總線,在數據管理、隱私安全方面也引入分布式能力;功能上,跨設備協同、多屏互聯、服務流轉等都在這次大會上提出。更重要的,鴻蒙開始擴展到更多智能設備上,包括手機。
很快,3個月后的12月16日,“手機版鴻蒙”發布。如果你有印象的話應該記得,極果君還特地去現場體驗了一番,分享過“鴻蒙手機”的諸多看點。比如,手機與家居產品的一碰配網、卡片式交互,平板與智慧屏的無縫協同,以及針對不同場景下的分布式應用等等。
當然,大家最熟悉的,恐怕還是今年6月2號。華為正式為鴻蒙設立“主場”,向普通用戶發布了 HarmonyOS 2.0,以及搭載新系統的多款新品;同時,現場也公布了老機型的鴻蒙升級計劃。
隨著 HarmonyOS 2.0 正式版的發布,基于分布式能力開發的諸多功能都一一亮相。比如,「超級終端」可以讓所有設備組成一個整體,相互取長補短、實現能力互助,大小屏互聯更加方便,文件傳輸更加快速高效,手機和智能家居一碰連等等。
之后,便是鴻蒙用戶數的直線飆升,文章開頭也提到了,短短4個月就超過了1.2億,平均算下來,每天有超過100萬用戶在升級鴻蒙。
那么,如果從用戶角度看,鴻蒙的分布式優勢體現在哪里?尤其是在多設備的協同上,用戶能感受到哪些便利?
估計很多人都和極果君一樣,手里的智能設備肯定不止手機,還有平板、電腦、手表、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產品;但體驗上,設備多帶來的往往不是便利,反而是“隔閡”。比如,手機與平板與電腦之間的文件傳輸、應用在不同設備上的自由切換、智能家居的連接和配網等,實際操作都不那么容易。
設備之間不能順暢連接、不能互聯互通,那擁有再多設備,“效率提升”都無從談起,更別說智能化了。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每個設備使用的操作系統都不一樣。一句大白話,它們“說”的不是一種語言,自然也就沒法直接溝通。而鴻蒙的目的,就是要用一套系統,解決多設備互聯與協同的難題!
設備之間一旦互聯,它們會形成一個整體,也就是鴻蒙「超級終端」。這樣,每臺設備就不僅僅是獨立個體,更是超級終端的組成部分,而這些組成部分(也就是每臺設備),都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隨意切換、隨意搭配組合。
操作很簡單,在 HarmonyOS 手機或平板右上角拉出控制中心,就能進入「超級終端」控制頁,可以看到周圍待協同的所有設備,想與哪臺設備連接,只需要輕輕拖拽到一起就行了。
舉個例子,如果覺得手機屏幕太小,可以直接切換到平板上繼續操作;手機看電影不夠爽、可以切到智慧屏上來播放;同時,還可以將耳機拉進來,戴著耳機看智慧屏…
具體到應用上,首先當然是更方便的文件傳輸與管理。比如,HarmonyOS 手機和平板協同之后,兩者的文件便是共享的,用戶不用再糾結手機和平板之間的照片如何傳輸,可以直接在本機上查看、操作另一臺設備上的文件和照片,就像是處理本地文件一樣。
同樣,手機和電腦協同之后,也可以在電腦端直接查看手機上的文件,包括復制、移動等操作,你可以理解成手機成為了電腦的一個盤符,鼠標右擊選項中還會多出“另存到手機”功能,直接將電腦上的文件儲存到手機上,很高效。
平板和電腦之間的協同玩法就更多了,目前可以實現鏡像、擴展、共享三種模式。鏡像模式很好理解,就是將電腦屏幕復制到平板上,這樣就可以用手寫筆在平板上繪畫,同時在電腦端實時顯示創作,就像在同一個設備上操作一樣。
擴展模式下,和一般的顯示器作用一樣,平板成了筆記本的副屏,主屏與副屏分別用來做不同的事情,效率自然要提升不少。
有意思的是共享模式,它能夠實現 HarmonyOS 和 Windows 之間的文字、圖片和文件傳輸,使用也很簡單,按住電腦上的文件向右一拖,文件就導了過去,太方便了。
除了硬件,應用也不再局限于單個設備,哪怕是第三方應用,也能在超級終端內無縫切換,也就是鴻蒙的「服務流轉」。
你在用手機追劇時,如果覺得屏幕太小,可以隨時“流轉”至智慧屏觀看,但并不需要事先在智慧屏上安裝同一視頻應用。
目前已有不少第三方應用針對 HarmonyOS 的分布式特點開發了“專屬”體驗,優酷的“自由視角”功能就是其中之一。播放“自由視角”視頻時,視頻流轉到智慧屏上,此時手機會自動切到“遙控器”模式,除了能進行暫停、快進等操作;還能切換視頻視角,非常好玩。
針對智能家居產品, HarmonyOS 則是優化掉了復雜的配網過程,用 HarmonyOS 手機碰一下就會彈出應用卡片,無需下載App,相比其他平臺,要簡單很多。
通俗地理解,手機也好、平板和智慧屏也好、甚至是音箱等IoT設備,它們之間自帶一條看不見的USB線,也就是鴻蒙的分布式軟總線。形成連接之后,設備之間能互相協助、揚長補短,這就是分布式的意義。
到這里,你也許能發現,鴻蒙雖然能運行在各類終端設備上,但要實現“萬物互聯”,最大的關鍵仍在于生態與合作伙伴,包括應用開發者、硬件制造商,甚至是愿意使用鴻蒙的手機、平板、電視廠商。
首先,應用生態一定是鴻蒙當前的最大難題,而華為的策略是——“兼容安卓”。余承東在HDC2019現場就公布過鴻蒙的架構圖,其內核子系統包括了Linux內核、LiteOS,以及鴻蒙微內核。
“兼容安卓”的好處顯而易見,用戶到手便能“無縫切換”;想象一下,如果系統升級完,啥都不能用,那才是“大問題”。
與此同時,華為還將智能硬件生態品牌 Works with HUAWEI HiLink 與Powered by HarmonyOS 全面升級為 HarmonyOS Connect 品牌,正在意義上實現硬件生態品牌的統一,截至8月18日,已經新增硬件合作伙伴700多個。
隨著更多硬件合作伙伴的不斷加入,越來越多的鴻蒙智聯認證新品紛紛上市,用戶也能更快體驗到極簡連接、萬能卡片、極簡交互、硬件互助等全場景智慧生活帶來的便利。
正是因為多設備協同的流暢體驗,鴻蒙贏得了用戶的喜歡,開發者和硬件廠商自然也就愿意開發出更多有意思的應用、更實用的功能。
一轉眼,明天就是新一屆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了,按照時間線,HarmonyOS 3.0 很有可能明天發布。據悉,手機端鴻蒙會迎來不少新功能,比如全新的控制中心、安全特性、系統流暢度等等。
此外,2.0中的一些功能也會更完善更穩定,最值得期待的當然還是應用的服務流轉、包括多設備任務中心。服務流轉剛才介紹過了,只要設備都登錄同一個賬號,應用便會跟著用戶的需求,隨意切換到任一設備上。
比較重磅的,就是全新的鴻蒙多任務中心。具體而言是,在多個設備連接的情況下(目前支持手機和平板),用戶可以在任務中心里看到其他智能設備的后臺任務,就像管理本地設備的任務一樣,甚至可以將本機上的后臺應用“拖拽”到其他設備上打開。
比如將任務后臺的文檔App從手機拖到平板上,用戶就可以用平板這一更大的屏幕查看、編輯文檔,同時無需平板安裝相應的App,更重要的,手機上還可以繼續使用其他應用,非常震撼的體驗。
至于更多好玩的新功能,就等著明天極果君去HDC現場揭曉了。
????????一張圖看懂鴻蒙!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