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木公
來源|極果編輯部
近年來號稱特斯拉殺手的車不在少數,傳統車廠們的電動車都曾被冠以此稱號,但是事實證明,他們好像都不是特斯拉的對手。
但是就在最近,被網友戲稱“特斯拉頭號對手”美國的「造車新勢力」Lucid Motors再一次走進了大眾視野。
圖片來自互聯網▲
旗下的第一款純電車型——Lucid Air正式開始了交付,新車外觀設計科幻感較為強烈,內飾科技感和豪華感突出。首批交付520臺,分為普通版和性能版兩種,零百加速性能版加速成績能達到2.5s,新車補充300英里(約483公里)續航的時間只需大約20分鐘。
打眼一看,這車怎么這么像比亞迪漢和小鵬P7的結合體?聽說對標Model S,這跑的也沒有人家快,怎么就成了特斯拉殺手了?不要著急,往下看,聽極果君慢慢給你盤一盤。
操刀Lucid Air的是Model S的總設計師Peter Rawlinson,作為地球上最了解特斯拉的人之一,這位設計師曾經專門講解過Lucid的自研電機。
這款新電機采用了全新設計的高度集成化結構?,F在傳統的電車還在遵循傳統的設計思路,電動機,傳動裝置,傳動單元都是不同團隊在制作,而Lucid的做法是將這些團隊融合在一起,一起來設計電機,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集成度更高,體積更小,性能更好。
Lucid使用的是永磁電機,我們都知道永磁電機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要比感應電機差一些,原因是因為在惡劣環境下永磁體可能消磁,但是Lucid采用了特殊的結構和散熱,很好的解決了以上的問題。極果君找來了一張電機對比圖,大家看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從左到右依次是taycan的電機,重達170kg;特斯拉普通電機,重達92kg;特斯拉高性能performance電機,重達134kg;最后是Lucid的電機,只有73kg,卻可以達到比前幾臺電機都強大的馬力(670匹)。
本次交付的性能車型配備有前后雙電機,整車能爆發出的馬力,零百加速只需2.5s,綜合工況下續航里程可達到758公里,整體速度比Model S 長續航版(同為雙電機)快了0.7s,新車的續航也比長續航版本多出了103公里。
不止雙電機,Lucid Air也有單電機三電機的版本,高度集成的電機和空調機,給整車帶來了更輕的符合和更大的空間,于是乎Lucid Air擁有了業界最大的前備箱體積。
說完電機我們來看看電池,Lucid Air的電池是由LG化學提供的,但是電池封裝結構和特斯拉大相徑庭。
無論是高溫還是低溫,都會影響電池的性能,甚至損傷電芯,所以對電池的溫度控制應該更加嚴格。特斯拉的做法是在電芯與電芯之間插入非常細的導熱管道,整體封裝起來,從電芯側面來散熱。
Lucid Air采用了上下兩層的散熱結構,這樣做的好處是相同體積下能夠放下更多的電池,這也就是為什么電池包看起來小,但是容量大的原因了。容量大,充電也不差,Lucid Air目前的電池架構是基于900伏電壓平臺打造,它可以讓車輛的最大充電功率達到300千瓦,新車補充483公里續航的時間只需大約20分鐘,補能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總的來說,新車相比Model S,多了一分溫潤,少了一分張狂,更加符合豪華車的定位。
外觀方面,新車的造型具有明顯的科幻感,前臉采用窄條幅進氣格柵搭配鍍鉻裝飾條設計,造型舒展。頭燈組狹長,LED燈珠采用點陣式排列,辨識度那是相當高。
車身側面線條流暢,采用了隱藏式門把手設計,增強側面設計整體感的同時,也在降低了風阻。
新車還采用了溜背式,獨特的D柱角度和弧形后風擋玻璃令人耳目一新。車尾的線條張力十足,整體造型較為圓潤,LED光源的一體式尾燈可以說是車尾設計中比較突出的一個亮點。尾廂上部加入了“小型擾流板”,提升了整個車尾的運動氣質。
內飾部分,新車中控屏和儀表采用一塊34英寸的弧形5K顯示屏,且向駕駛員一側傾斜。
在中控臺下方還配有一塊屏幕,可以查看關于車輛的所有信息,并且進行相關設置和操作。這塊屏幕還可以收縮起來,里面的空間可以放下一臺單反相機。
新車還配備了玻璃天幕,而且面積較大,能夠為后排乘客帶來更寬闊空間感。
另外,該車后排可選擇標準座位或行政座位,其中后者配備兩張獨立座椅,并支持55度傾斜調整,從而為后排乘客提供更舒適的乘坐體驗。
全車除了配備了比特斯拉更多的攝像頭,更高寬帶的內部網絡架構,全車擁有32個AS傳感器,還配備了被馬斯克嗤之以鼻的激光雷達。更多的傳感器也能帶來更精準的智能駕駛輔助體驗。
其實不光是Lucid的車和特斯拉有淵源,就連這家公司都和特斯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眾所周知,特斯拉這個公司是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共同創立,但實際上原特斯拉副總裁兼董事會成員的華人謝家鵬也是重要的一位角色,主管特斯拉電池系統研發,可以與上面兩位并稱“特斯拉鐵三角”。
圖左馬克·塔彭寧,圖右馬丁·艾伯哈德▲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在特斯拉最缺錢的時候,馬大老板投資了630萬美元,獲得了公司內最大的話語權。
為了獲得對公司的完全控制,馬斯克開始了對特斯拉創立元老的“清洗”活動,謝家鵬和馬丁·艾伯哈德等人相繼離開了公司。
圖左謝家鵬,圖右溫世銘▲
2007年底,謝家鵬接到了一通來自老友溫世銘(硅谷老炮,曾在多家高科技公司擔任高管)的電話,風頭公司看中了他們包括在軟件、機械、動力電池和電驅系統領域的積累多年的研發經驗,想請二人出山重新創辦一家公司,這也就是Lucid Motors的前身Atieva公司。
話說回來,其實特斯拉的出身也是做電池生意的,最早時期為豐田等公司提供電池包和技術服務,后來才走上了造車這條路。有意思的來了,之后的時間里Atieva多次提到自己的電池包技術吊打特斯拉。大家都知道特斯拉一直引以為豪的就是電池管理技術,但是面對Atieva的公開叫板,馬斯克也是絲毫沒有脾氣。
丹尼斯·格蕾▲
時間來到2012年,又有兩員猛將上了Atieva的“梁山泊”:來自通用集團新能源汽車Volt項目的核心主管丹尼斯·格蕾(Denise Gray)和一手打造了Model S的特斯拉前副總裁彼得·羅林森(Peter Rawlinson)。
彼得·羅林森和Luicd Air▲
這里插一句,很多人認為造特斯拉的人根本不懂車,但其實特斯拉大部分工程師都是之前傳統車廠里面的精英骨干,馬斯克自己本身也是愛車玩車一族。
年輕的馬斯克正在給寶馬320i更換車窗▲
言歸正傳,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Atieva雖然有不錯的技術和人才,但是無奈造車真的是很燒錢的一件事情,沒有巨額資金的加持,很難造出車來。時間來到2014年,資金鏈斷裂的Atieva獲得了來自北汽和樂視的融資,這兩家企業分別成為了它的第一大股東和第二大股東。
國企投資外企,北汽當時不僅僅是想利用Atieva的電池技術來提高自己的汽車品質,更想創造國人自己的豪華電動車品牌,但是因為造車太燒錢,在短短一年之后北汽就將股份全部轉讓給了樂視。
樂視網董事長賈躍亭(來源見水?。?/p>
當時如日中天的樂視持股比例達到了40%,賈老板的法拉第未來很多技術都是來自Atieva,但是后來為了給法拉第未來填坑,樂視不得不出售Atieva的股份來讓資金流轉起來。
在經歷了一系列事情之后,在2016年10月Atieva正式改名為Lucid Motors,與此同時這群“梁山好漢”也迅速確立了自己的目標:創造一臺完全超越Model S的電動車,成為比特斯拉還厲害的公司,所以才有了上面說的 Lucid Air。
改名之后雖然Lucid Motors很快出了概念車,但是還是上面說過的問題: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礙于資金問題,實車還是遲遲拿不出來。其實特斯拉也曾瀕臨破產,全靠馬老板砸鍋賣鐵,拆東墻補西墻才勉強撐了下來,在最困難的時候,馬斯克私底下都開始起草被谷歌全資收購的協議了。
時間來到2018年,lucid Motors依然在四處籌錢,反觀特斯拉卻蒸蒸日上:上海超級工廠的啟動,全球第一萬個超充站的建設,周產量達到了7000輛,Model 3成為北美銷量最好的電動車。
與此同時,有沙特王儲主導的2700億美元規模的投資基金撐腰的特斯拉決定將股票私有化,一石激起千層浪,特斯拉的股價也是水漲船高。
有意思的來了,馬大嘴不愧是馬大嘴,自己在推特上的大肆宣傳,引來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的質詢,質問內容大概就是馬斯克資金是不是真的有保障,來支持他的股票私有化。
沙特主權基金▲
這一問不要緊,基金會意識到暴漲的股價會讓自己變成冤大頭,于是趕緊跑路了。這下可好,剛漲上去的股價又蹭蹭掉了下來,馬斯克本人也因為惡意哄抬股價被罰款2000萬美元。
更絕的在后頭,這家投資基金轉身就給了Lucid Motors超過了10億美元的投資,這樣的操作又是讓特斯拉的股價狂跌了一波。
雖然Lucid Motors還不足以威脅特斯拉在汽車界的地位,但是也架不住一直從特斯拉挖墻腳,這樣的情況也確實讓馬斯克像吃了蒼蠅一樣難受。
Lucid Air定位于中大型車,2020年正式公布了售價,目前在售共有四款車型,官方指導價77400美元(約合人民幣49.6萬元)起售。近日交付的是520輛Dream Edition版本,指導售價為169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08.2萬元)。
伴隨著Lucid Air的實車下線交付,Lucid Motors十幾年的努力終于擁有了回報,一眾網友表示很欣賞這臺新車。
極果君期望早日在國內見到這款車型的實車,屆時為大家帶來更為詳盡的測評,大家對這臺Lucid Air有什么看法呢?在評論區討論起來吧。